南安市:以“三资”运作驱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通过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合治理机制,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领导和扶持,运用项目化管理思维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南安市供销合作社高效盘活资产、资源、资金,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供销改革路径。
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通过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合治理机制,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领导和扶持,运用项目化管理思维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南安市供销合作社高效盘活资产、资源、资金,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供销改革路径。
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季节性休耕、粮豆轮作等创新实践,在提升耕地产能、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政策设计僵化、技术适配性不足、小农户参与率低等问题,制约着轮作休耕从
河南的种粮大户老李,最近心里乐开了花:他种的200亩小麦,不仅拿到了每亩120元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还投保了中央财政补贴50%的完全成本保险,就算遇到旱涝灾害也不愁赔。更让他省心的是,村里通了高标准农田灌溉管网,农机合作社上门服务,粮食收割后直接卖给村头的加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需要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领取营业执照。依法登记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法人资格和财
十三年守“粮”心小合作社走向大市场在额木庭高勒苏木,科右中旗山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注种植加工绿色杂粮,十三年坚守品质初心。从田间地头的精心种植到生产车间的精细加工,产出的“额木庭高勒”牌绿色农产品,不仅赢得消费者的口碑,更让“小杂粮”闯出“大市场”,带动当地村
记者从青海省“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青海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农户普遍参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累计带动农户近10万户,提供就业岗位约1.2万个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对农业合作社的日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这些设备长期在户外环境中使用,受到阳光、雨水、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材料容易发生老化、褪色或脆化等问题。为了评估和提升种植设备的耐久性,UV耐候性测试机成为一种重要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单干模式犹如一条坚韧的丝线,贯穿了中国农村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封建王朝的土地私有制确立伊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便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要形态。在那个时代,农民们宛如散落在广袤田野上的繁星,各自为战,在自己那一方小小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寄托着生
项目由沿江镇全程统筹,不仅牵头拍摄种植技术、采收场景短视频开展线上推介,累计播放量超5万次,还积极对接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同步推进招商洽谈。基地采用错季上市策略,菌价较旺季提升20%,年产出鲜菌预计达20000斤,带动20余名群众务工增收。
最近刷湖北本地新闻,总看到“三资改革”“万亿投入”这样的词,一开始我以为又是“高大上”的政策,跟咱小老百姓没啥关系。直到上周回乡下老家,堂哥说他承包的10亩果园,靠着村里“集体资产入股”,今年多赚了3万块;还有武汉的表姐,在社区“三资服务点”办营业执照,当天就
“2027年土地承包就到期了,听说不重分,我家没地可咋办?”最近不少农村朋友在后台问这个问题,尤其是刚结婚的年轻人、新落户的村民,担心没地种就没了收入来源,心里慌得很。
在浙江湖州的青山绿水之间,有这样一个特别的“银行”:把村里零散的林地、闲置的农房、没人管的鱼塘“存”进去,集中起来整合成能开发的项目,将资源变成能赚钱的资产,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收益。
今天把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核心干货拆透,全是农业场景专属的落地技巧,每个知识点都配农产品案例,看完就能跟着做,帮你把 “好产品” 变成 “好收益”。
在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中,两个以“老”为名的组织——老友社与老酒合作社,正以独特的文化逻辑重构现代社交关系。前者以情感为纽带,打造跨圈层的信任共同体;后者以酱香老酒为载体,构建产业与文化的共生平台。两者的融合,不仅揭示了社群经济的深层逻辑,更预示着未来社
秋风送爽,南药飘香。丰收时节,位于高要区乐城镇的绿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派繁忙的景象。该社通过“初加工提质+电商增值”双轮驱动,使传统南药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秋收这阵子最忙,但再忙也高兴。今年,咱们合作社大部分地块的水稻每亩增产100来斤,收购价起步就是1.42元,比去年高了不少。这产量、这行情,增收是“没跑”了。
不少地方的水果都在讲品质,讲特色,但像遂昌这种海拔900多米的地方,猕猴桃能种得这么好,确实不简单。
最近不少村头公告栏贴了“一户一田”的通知,群里也传“每亩补3000元,还要统一耕种”,不少农民朋友犯嘀咕:这政策是全国都搞吗?补贴真能拿到手?自家的地会不会被随便动?其实“一户一田”不是突然来的“新政策”,是国家推进土地集约化的试点方向,山东、安徽、河南不少村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上繁荣富强……”国庆假期,临颍县小商桥景区内,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大型情景剧《我们的70年代》精彩上演。演员身着极具时代特色的服装,生动还原20世纪70年代的劳动、婚礼等场景,带领现场游客沉浸式重回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
"2027年土地承包就到期了,能重新分地吗?"这阵子,不少农村朋友都在琢磨这个事儿,尤其是那些因为婚嫁、新生、户口迁入等原因没分到地的人,满心盼着能借重分地拿到承包权。